档案|国家名片·申奥卷
2019-07-23 08:56
192

001(图1)


        国家名片原为《艺术与设计》2007年特刊,收集了优贯团队的邮币装帧设计作品。

        我们特此整理出“国家名片档案系列”进行连载,记录不同专题背后的设计故事,从设计的角度见证历史,一同走进优贯。



-啟-


        邮票、钱币、邮资明信片以及印花税票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有价证券及有价票券,是一个国家历史、人文等综合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方寸之间,见微知著,有“国家名片”的美誉。这些“国家名片”通常集实用功能、艺术趣味、收藏价值于一体,成为集藏界的宠儿,也是很多人认识、了解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窗口。每个国家对这些“名片”的设计、选题都非常重视,它们代表这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文化。因此说,参与设计和装帧“国家名片”的设计团队可称得上是艺术设计的“国家队”了。

       张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积极地与中国邮政、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合作,设计、制作了大量精美的邮币集藏品……国家集邮品的不少创新设计都来自于这只精良的“国家队”。他们的作品紧密联系着我们国家自身发展、对外交流的各个方面: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大典、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亚洲博鳌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中国足球队进入世界杯、世界小姐总决赛等国家大型活动均有张磊及优贯团队设计的形象礼品面世。——摘自《艺术与设计》国家名片特刊

001(图2)


1992/第一次申奥



001(图3)


人物:张磊

身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前身)教师

作品:申奥招贴画


        1992年,国际奥委会开始甄选2000年第27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当时的中国,第一次承办的大型国际赛事——90年亚洲运动会刚刚成功落幕。群情激昂时,全国又如火如荼地掀起了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热潮。为了宣传奥运知识,普及奥运理念,号召全民都积极参与到“申奥”中来,当时的北京奥申委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8幅申奥宣传招贴画。那时,张教授年仅29岁,还只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前身)的一名普通教师,但由于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斩获大奖,因此也作为奥运会招贴画的主要设计师受邀其中。

         回忆起当时的创作,张教授感慨万千:“当时虽说已经进入90年代,但是整个国家还缺乏对待大型国际赛事的经验。普通民众,包括我,对奥运会的了解还仅限于一些概念和口号,因此一提起奥运会,我们就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跑步、圣火、和平鸽等元素,在内容上缺乏深度。” 因为可用到的元素有限,当时的张教授便在形式上动起了心思:运动员手持圣火奔跑,升腾的火焰最后变成了一群和平鸽翱翔在天空。这种“渐变构成”的创作手法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了动感和灵性。靠着无所畏惧的创作热情,在当时极其简陋的创作条件下,他几乎全靠手绘的方式完成了招贴画的创作。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幅名为“和平 进步 迎接新世纪”的奥运招贴画最终成为了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入选的八幅作品之一,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先生亲自为他颁奖并签名留念。与此同时,张教授还为北京市政府设计了一系列申奥宣传画,并被制成巨幅宣传画张贴在长安街等北京市的重点地区。遗憾的是,中国最终以2票之差没能取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2001/第二次申奥


001(图4)


人物:张磊

身份:北京彩石大方艺术设计公司(优贯前身)总经理&设计总监

作品:奥运系列邮品&藏品


        经历了上一次的失败与教训,张教授开始静下心来思索自身存在的不足,渐渐地,他认识到,奥林匹克精神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庙堂文化”,而是真正贴近普通民众生活,让大众都能够参与的体育盛会。奥运并不是仅限于运动场上的体育赛事,还应该包括能够深入人心的、阳光健康的生活。

        转眼来到了2001年,中国开始了2008的奥运会主办权争取。 十年的时间里,张教授也从大学里的一名教师变身为一个拥有几十号人马的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和设计总监,带着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领会,他和他的团队继续投入到轰轰烈烈地新一轮申奥活动中。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张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事情……

     “2001年,我的公司与中国邮政合作制作申奥邮品,为了庆祝申奥,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决定联合发行一套纪念邮票,我是该套邮票的主要装帧设计人。这是两岸三地首次联合发行,具有‘开创历史先河’的非凡纪念意义,而为了保证在申奥成功后三地人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购买到这套珍贵的纪念邮票,所有的产品都必须在宣布申奥结果之后就制作完毕。这就意味着,如果一旦中国申奥失败,所有的产品都要就地销毁,一件都不能流通到市面上,数百万的损失就要由制作人承担。”


2-19112G61924617.png

        

       凭借着对国家的信心和过人的胆识,张教授和他的合作伙伴决定“一切按原计划执行”,“赌”上一把,放手一搏。就这样,第一批40万套制作精美的邮册静静的堆放在仓库中,和他的主人一起等待着那一时刻的到来。


2-19112G6214b91.jpg


       7月13日张教授从外地飞回北京,无法按时赶回家的他只能在出租车上收听申奥的实况转播。当出租车上的电台里传来萨马兰奇先生那坚定的声音:“The City of Beijing”,那一刻,张教授知道自己“赌”赢了,赢在了国家的实力,赢在自我的证明!第二天,40万套申奥纪念邮册就伴随着申奥成功的喜讯迅速铺向全国,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销售热潮。一再加印后,最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20万套。


2-19112G622122U.jpg


        借此东风,张教授的彩石大方艺术设计公司(优贯前身)又推出了卷轴式奥运邮票珍藏,将中国元素的卷轴和邮票相结合,引发了中国纪念品收藏类的又一场“革命”,市场反应热烈,随之引起了众多同行的跟风效仿。


001(图8)


        同时,公司又相继推出了系列奥运主题邮品,包括会徽发布、申奥成功一周年、奥运场馆开工纪念等邮品,在奥运会强大的感召力下,这些纪念品收到了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徽发布纪念邮册也有幸成为了中国奥委会授权下的第一款在市面流通的奥运特许经营商品。

001(图9)



奥运主题系列


001(图10)



001(图11)



001(图12)




001(图13)



001(图14)


       回首两次参与申奥的经历,张教授不无感触地说:“如果说奥运申办成功标志着中国新时代的来临,那么也可以说艺术设计也随之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艺术设计就像一面镜子,永远是时代的折射。由于思维和视野的限制,当年的设计多流于表面化、模式化;而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今天的设计则更多地关注人、关心人,更加地人性化,多元化,这其实就是中国和平崛起、兼容并蓄的最好反映,没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我们的进步。”